李支扬

发布时间:2014-3-17 16:14:22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3170

      李支扬,字公远,别号浍阳,生卒年不可考。永城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乡荐举人,三十五年考中进士,为顾天峻所选拔。初任曹县县令。他认为曹县距离永城仅二百里,即划河(即老黄河)为界,严禁亲戚族人往来。到任,即捐资修缮学馆,检查学生的学业,命各里(乡以下行政区)设社学,使农民子弟优秀者均能就进入学读书。万历四十年(1612年)以《春秋》为内容选拔学生,所选学生被山东、六部所推服。又制定收入支出制度,严防胥吏贪污多占,多年遗留下来的弊病尽被革除。恰值荒年大饥,饿殍遍野,人相食。李支扬命出官粮,设粥棚,煮粥赈济灾民,赖其活命者数万人。曹县距离濮阳、定陶较近,盗贼乘灾作乱。李支扬指导民众坚壁清野,派遣县兵捣毁其巢穴,曹县境内竟没遭损失。曹县滨临黄河,每年按名出民夫,买柳树植河旁,征役过多,民不堪负重。李支扬征求于州府,出资招商,招募民夫,给资出工,百姓不再参与,民力负担减轻。秋季,大雨连绵,河水上涨,曹县境内河段几十里,民众全部上河,修筑堤岸,无人管理秋田,以致秋季庄稼尽毁,民无所食。李支扬说:“黄河水涨,不是农夫可以防御的,今后应革除。”曹县民感戴,为其立祠祭祀。又学古代置仓,劝民众积贮粮食,五年中贮藏粮谷数万斛,使得饥年歉年均有粮食吃。
  万历三十八年,李支扬入京朝觐,被擢升为兵部官,晋升武选郎。他认为,天下和平日久,兵部大部分官员都是纨绔子弟充任,专事夜晚走门路,拉关系,行贿赂,军不训练,武功不长进,安全防备意识全然不顾。于是晋见大司马,陈述自己的意见,建议尽选九边文韬武略兼备者和武功技艺精强而又英勇之将,充实兵部,再将兵部这些纨绔子弟它调。监督清理黄河,即便是王公勋戚委托帮助照顾,一概谢绝。曾经在其官衙自书一联:“俸薄俭常足,官卑清自尊。”朝廷正准备让他担任更重要的职务时,恰逢其父亲去世,即请假回家奔丧。行至济宁州,以哭父过通痛,痰塞不出而卒,时年57岁。

(责编:管理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