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凯

发布时间:2014-3-19 15:41:08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6314

   洪凯,名莲田,字子清,号凯,副军职离休干部。永城市太丘乡洪阁村人,生于1918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6岁人洪阁小学读书,12岁在薛湖高小毕业后考入永城县初中,初中刚读一年便因交不起学杂费而辍学。回乡跟其父洪心辑学耕作、木工、蒸酒、磨粉等手艺,稍有闲暇便研读《三国演义》、《西记》、《水浒传》等文学名著。1935年考取永城师训班,学习《乡村教育》、《儿童心理》、《教学法》、《公民》等课程。1936年师训班结业,被齐暗楼小学聘为教师,1937年到洪阁小学任其问与张淑结婚。

   洪凯1939年被任命为抗日工作队分队长,参加永城县地方干部培训班学习一个月。1940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永城一区西陵乡民运指导员、礼和乡政治指导员、乡长。“耿吴刘事件”发生后,参加豫皖苏边区党委举办的党员训练班学习,结业后调亳北县关堂乡任政治指导员。1941年5月调到亳北独立营一连任政治指导员。独立营被整编为新四军四师十六团任团组织干事。1941年5月转移津浦路东后,兼任十六团直属机关指导员。部队整编,调盱凤嘉县二大队任组织干事兼队部指导员。1942年调到一连任指导员,后随一连编人十一旅独立大队第三连。1944年独立大队改编为三十二团第二营,三连改为六连,仍任指导员。1944年8月新四军四师回师津浦路西,曾参加小朱庄、保安山、八里庄、大史圩子、龙山等10多次战斗。1945年初,调任三营副教导员,并先后兼任旅重机枪训练队教导员、裴桥新兵营教导员、夏邑县新兵大队教导员。1946年率干部14人回到十五团三营(驻灵璧县)参加濠城战役,战役结束后和其他12名营连干部一道被留在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三十四团一营任教导员。1947年调任独立旅骑兵大队任队长兼政委。1948年调到华中分局党校三队任副队长。淮海战役期间,进驻开封市,任开封警备区政治部巡视组组长。1949年3月,调十八军工兵营负责组建新部队并被任命为营政委,参加渡江作战、进军大西南、成都战役、川西剿匪等数十次战斗。1950年元月调任一五八团副政委。1953年调任一五九团政委。1955年3月调任西藏军区组织部副部长兼审干办公室主任及青藏公路修建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其间,曾参加西藏平叛战斗10多次。1956年9月任西藏代表团团长率团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和联欢活动。1957年初被选派到北京政治学院速成系学习,1958年8月结业后任西藏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1962年调任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由西藏军区副政委兼任)负责主持政治部工作。反击战结束后因患高原病被调任西藏军区驻川办事处副政委,边工作边疗养。1966年6月调任西藏军区步兵学校副政委。“文化大革命”前期,被造反派诬陷为“假共产党员”、“反革命”而进行残酷批斗体罚。1973年7月调四川省军区内江军分区任政委。1981年调四川省军区政治部任顾问。1983年10月离职休养,副军职待遇,住成都市新蓉干休所。

   洪凯戎马一生,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次。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自由三级勋章各1枚,各种纪念章10多枚。1955年5月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离休后曾在成都市书法夜校、四川省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在北京国画函授大学四川分校学习结业后又入四川省书画研究班学习2年,主攻篆、诗词、花鸟,参加全军第一届书画展,获小篆三等奖,被聘为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被评为一级书画家;四川省书协、成都军区书协、四川省军区书协会员。作品多次参展人册,利用业余时间写出自传稿15万字,将20多年的日记、文章、诗词整理汇集成若干册,《趣味记》专辑已汇编成册。

(责编:管理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