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风笑发布时间:2014-3-19 15:48:47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5918
徐风笑(1899~1986),原名徐清奎,又名徐竹远,安徽省宿县临涣区徐楼人。1899年10月30日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中医家庭。 他的家庭虽不算富裕,但他父亲却以行医挣得的微小资金,供他入私塾读书。辛亥革命后,新式学堂渐次兴起,新的文化、学风和方式逐渐盛行。徐风笑又转入学堂读书。小学毕业后,即在家随父亲学习中医。1918年,徐风笑到上海加入卢永祥部队当兵。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后,毅然离开部队返回家乡。1921年,徐风笑考入宿县师范讲习所,被选为该校学生会委员长和全宿学生联合会委员。1922年底,徐风笔从师范讲习所毕业回乡,在临涣镇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任初级部教员。不久,他在广泛团结小学教员的基础上成立了“宿县西南区小学教职员联合会”,任该会委员长。1923年冬,徐风笑以青年学生为基础,在临涣地区成立了群化团。1925年夏,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中共江浙区委决定成立中共宿县县委,不久,徐风笑接任县委书记。1927年3月,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北伐军抵达安庆,徐风笑等人前往安庆,筹建安微省政府和筹备召开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并被指定为出席“一大”代表和任省农业厅秘书、省党部农民部干事。1927年6月,徐风笑回到宿城,正式组建了中共宿县中心县委,徐风笑任书记。1928年11月,徐风笑调任中共上海法南区委委员、区委书记。1929年春,徐风笑被党组织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1929年冬,共产党组织派徐风笑回国。1935年春,与徐风笑单线联系的吴公勉被捕了,使他失掉了组织关系。1936年初,他返回宿县,在家乡创办小学和“共学处”,组织平民识字班,宣传马列主义,带领学生到街头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5月,成立苏鲁豫皖人民抗日游击第一军,徐风笑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25日,永城、商丘的日伪军3000余人,汽车30余辆,飞机两架,联合扫荡龙岗集。国民党永城县政权彻底垮台。中共豫皖苏省委指示徐风笑代理永城县县长。6月,中共豫皖苏省委根据永城县目前的状况和形势,决定正式建立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徐风笑为县长。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华中地区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11月,刘少奇化名胡服来到豫皖苏边区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驻地永涡交界之新兴集,视察了永城县抗日民主根据地。徐风笑详细地汇报了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刘少奇表示很满意。徐风笑遵照刘少奇的指示,在边区党委领导下,决心将永城县建设成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模范县”。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送子送郎参军,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事迹。永城县抗日独立团、5个独立大队、区队、乡队和基干民兵武装发展到1万余人,成为对敌斗争,保卫永城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刘少奇在华中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表扬了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各项抗日工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徐风笑为永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40年12月,徐风笑调任边区联防委员会兼司法处处长。1941年10月,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成立,徐风笑任行署委员、常委、司法处处长和法院院长。1945年,改任苏皖边区政府高等法院副院长、党组书记、苏皖边区政府党的总支委员会委员。1946年6月,军队主力奉命撤出根据地。苏皖边区集中地方党政干部3000余人,编成黄河大队,统一转移,徐风笑先后任黄河大队中队长、大队长、大队政委、党委书记等职。在1948年的大反攻战和淮海决战中,徐风笑又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革命干劲,积极的投入支援前线的工作。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后,豫皖苏中央分局及各地党委一级机构相继撤销。3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成立。5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开封组成。徐风笑调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司法厅厅长、省高等法院副院长。同年12月,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徐风笑调任司法部副部长。1953年中南军政委员会撤销,徐风笑调任武汉市政法委员会副主任。 1955年至1983年,徐风笑连续当选为武汉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在10年动乱期间,徐风笑遭到诬陷和迫害。1985年,徐风笑离职休养,1986年11月1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责编:管理员)
中共永城市委办公室主办 中共永城市委党史办公室承办 永城历史研究会协办 电话:0370—2718365 邮箱:yclsw163@163.com
分享按钮
Copyright © 2012 by ycls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046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