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禹道发布时间:2014-3-19 15:51:37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5978
鲁禹道,原名至道,曾化名东鲁,永城市山城集人,1913年10月生于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他自幼在本村私塾读书,1932年至次年先后在省城开封私立明德中学和公立中国中学学习,后因时局动乱和家庭经济拮据而辍学。 1938年9月参加鲁雨亭抗日游击队,任第三中队第九小队队长。 1939年3月鲁禹道等6人第一批加入共产党。5月, 任中共鲁雨亭抗日游击队总支书记。8月鲁雨亭率领游击队归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 鲁禹道任一总队特务连指导员。9月1日,鲁禹道和张先舟等3 人作为一总队的党代表参加了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涡阳县曹市集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1939年10月,鲁禹道从一总队调出,先是协助地方政府组织群众开挖抗日沟,年底被任命为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第六区区长。他和区委书记杨伯勋等领导全区9万人民开展抗日锄奸剿匪斗争,建立抗日群众团体, 募集抗日资金,动员青壮年参军,收缴公粮支援前线,全区工作有声有色。1940年2月任夏永砀县永六区区长。 1940年12月12日,八路军第四纵队十七团团长兼夏永砀县长刘子仁等在永萧边境裹胁2000多人武装叛变,扣押大批党员干部。鲁禹道闻讯,于13日即带领鲁健和蒋鹏仙奔赴夏邑向夏永砀县委反映。县委遂又派他们前往豫皖苏边区党委汇报。边区党委决定:任命鲁禹道为夏永砀县县长,整编夏永砀县地方武装及党政干部,将夏永砀县大队改称雨亭总队,鲁禹道兼任总队长,率领总队近千人的武装迅速分化瓦解打击刘子仁叛军。刘子仁恼羞成怒,广贴告示,悬赏1万银元捉拿鲁禹道。1941年5月,鲁禹道率领雨亭总队随新四军第四师转移至津浦路东洪泽湖地区,编入四师十一旅三十一团。8月,他调任中共怀宝县吕梁区委书记, 年底又调任该县黄集区委书记。1942年春,调任怀宝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科长。次年2 月,调淮北行署,先后任民政处干部科副科长、科长、处长。1943年调回怀宝县任黄集区委书记兼区长。 1944年8月, 新四军四师主力打回津浦路西收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随之恢复,鲁禹道任县长兼县总队长。他和县委书记兼政委王光宇一面指挥县区武装配合主力打击日伪,一面带领全县干部,组织发动群众恢复发展各级政权组织。在全县废除保甲制,建立区乡村各级政权、党和农会组织,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1945年初,永城县改名为雪枫县。秋末,鲁禹道改任县委书记兼县总队政委。1946年6月,他和县长种来朋领导全县反奸反霸清算斗争, 贯彻中央“五四”指示。县委县政府在蒋口区李新楼召开斗争大地主李老窑(原名李东阁,是时已死)的小老婆王氏的大会,震动了全县,创造了经验,推动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8月, 他率领万余民工和民兵参加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的陇海路破击战之后,雪枫县受到国民党重兵的冲击和“围剿”。11月,他奉命随华中八分区主力开辟新区,任中共鹿(邑)亳(县)太(和)县委书记。1947年初,鲁禹道复调任中共雪枫县委书记兼县长、县大队长兼政委。此时,国民党反动军政体制已在永城死灰复燃,白色恐怖异常严重。他和副书记阎济民,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情况,将全县分为两条战线,3个片,并设立一个联络点,指挥恢复地区,坚持县不离县、 区不离区、乡不离乡的武装斗争方针,先后粉碎了敌人5次大的“清剿”, 并利用战斗间隙,继续深入地进行土地改革。1947年11月,鲁禹道调任新成立的中共砀南县委书记兼县长、县大队长兼政委,负责豫皖苏三分区向北发展,承担了繁重的支援淮海战役的任务。至1949年春,砀南县即胜利完成了消灭国民党地方武装、土地改革、支援前线等重要工作和战斗。 淮海战役后,行政区划恢复原建制,鲁禹道调任河南省商丘行政区专员公署专员。1951年4月,调任淮阳专署专员。1952年8月,奉命进京,先后任国家物资储备总局财务处处长、办公室主任、监察室主任、业务处处长、副局长等职。1982年12月离休,享受副部级待遇。 鲁禹道一生生活俭朴,粗食布衣,一心为民,离休后仍保持革命传统。他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资捐助希望工程,以每人每年300元的学费资助 25名生活困难的革命老区永城和山东梁山地区的学生求学,直至大学毕业。此举受到各界知情人士的颂扬。 (责编:管理员)
中共永城市委办公室主办 中共永城市委党史办公室承办 永城历史研究会协办 电话:0370—2718365 邮箱:yclsw163@163.com
分享按钮
Copyright © 2012 by ycls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046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