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王王后墓

发布时间:2014-3-27 8:24:34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6516

 

梁孝王王后墓位于保安山北山头,南距梁孝王墓约200米,是19914月当地村民开山采石时发现的。因在其山顶的陪葬坑中出土一枚“梁后园’’铜印玺和“孝园”瓦而断定此墓应是梁孝王王后李氏之墓。 
   
王后墓也是“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大型崖洞墓,该墓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凿制精细。由2个墓道、3个甬道、前庭、前室、后室、隧道、排水系统和34个侧室等部分构成的庞大地下建筑群,墓葬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墓内最高处44米,最大落差约17米,总面积n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6500余立方米,堪称“天下石室第一陵”。


王后陵内部

    王后墓由东西2个墓道,东墓道位于山峰的东坡,是在岩石上露天开凿的,总长377米,宽5155,45米,深2545米。东墓道的西端连结前庭,前庭北壁有两个侧室,在侧室门口的石槽内的门石底面刻有“东车”、“西车”文字,室内出土有马骨和铜马衔,这两个侧室应是车马室。前庭相当于庭院,东墓道西端有门道和甬道相连。甬道南北两侧各凿有2个侧室,侧室是放置陪葬品的地方。甬道西端连结前室(根据甬道塞石文字,前室即为东宫),前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15925米,南北宽505518米,高27275米,前室南北壁有6个小侧室,前室底部凿有长方形凹坑。前室西部又有一斜坡甬道与回廊和后室即主室相连通,后室是王后墓的主体建筑部分,周围有回廊环绕,后室西半部也凿有一长方形凹槽,后室北壁凿有棺床室、侧室、过道。过道西壁有2个小侧室,南侧室为浴室,北侧室为厕所,内有便池及扶手等,当为我国座便器的最原始形态。回廊围绕后室一周,南回廊中部往南开凿有一隧道,通向梁孝王墓。全长525米,宽230235米,高22米,由北向南倾斜。相传此隧道为李王后与梁孝王地下相见的“黄泉道”,只可惜隧道没有打通,成为千古憾事。
   
在南回廊的东段南侧有一仿楼阁式侧室,被称为储冰室,室中部凿一方形深坑,边长255米,深18米,坑口用榫卯结构的石板围档,从此侧室的东壁北部有一斜坡过道绕行后可进入储冰室内。
   
回廊四周有规整的排水系统,在北回廊东段和西回廊北段各有一个可利用自然岩缝凿成的渗水池,回廊内的积水通过渗水池沿自然岩缝下渗。
   
该墓的西墓道位于山峰西面的半坡之上,也是露天开凿,东西全长30·1米,宽5米左右,高795107米,墓道东壁有墓门与西甬道相连,甬道东端与西回廊相连,西甬道两侧各凿有2个侧室。
   
王后墓墓道、3个甬道及门道、前庭使用3000多块巨石封死,塞石上刻有塞石序号、尺度、干支记时、工匠名字、宫室方位、施工次序、墓葬部位尺度等方面的刻字,对研究汉代的书法、文字、历法、尺度等方面提供了宝贵资料。
   
史书上对李王后的记载并不多,《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孝王死后,梁国一分为五国,梁孝王长子买为梁王,是为共王。共王死后,其子刘襄为梁王即梁平王。“梁平王襄十四年,母日陈太后,共王母日李太后。李太后,亲平王之大母也。”李后应为刘买的母亲、梁平王刘襄的祖母。公元前123年因平王所宠爱的任王后想得到其祖父刘武传下来的珍宝莹樽,与李太后发生争执,遂使二人不睦,致使李太后气愤生病,撒手归天。任王后因未得到珍宝,在李王后病时不去看望,死后又不持丧,被汉武帝知道后,认为任王后大逆不道,将梁国削去八城,把任王后斩首弃市。
   
李王后死后,陪葬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虽用巨石封堵,仍未逃脱被盗掘的厄运。
   
此墓虽被盗掘,在发掘清理该墓时仍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特别是地宫顶部的一陪葬坑清理出土鎏金车马器、刀、剑、戟等兵器2000多件,最为珍贵的是两件镂空鎏金铜当卢和两把装饰华贵的铁剑。铜当卢以奔马为主体图案,周围饰以流云纹,十分精美。铁剑的剑首、格、埘等均为白玉琢成,饰以夔纹、谷纹和卷云纹。其中一把铁剑颈部绕以金丝,剑穗饰以珍珠。
   
王后墓是目前芒砀山发现的汉代梁国王室陵墓群中规模最大的地下宫殿,也是全国最大的石室墓,其规模远远超过河北满城刘胜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楚王墓和她的丈夫梁孝王墓,它对研究西汉梁国的经济、科技和埋葬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责编:管理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