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侯后裔与王三善

发布时间:2014-5-13 14:09:20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6416

最近永城市刘河乡孙厂村西南的一处废弃的老坟地里,出土了一通残段的古碑。该碑系明代万历年间孙砀泉的墓志铭。碑文揭开了该村孙氏的两大历史秘闻,均与明代重要历史人物有关。

碑文揭示,孙厂孙姓是明宣宗孙皇后的故里,明代著名政治人物王三善是此村孙砀泉的女婿。碑中“馆甥”就是女婿的意思。该碑因年代久远,残断磨蚀,部分文字漫灭,不可句读,但通篇内容基本仍然贯通。铭盖刻有四字“孙公志铭”,从碑文可知系王三善手书。墓志铭题目是“明故隐君砀泉孙王公墓志铭”,下有“口馆甥乡进士王三善篆额”,“口口口痒生胡定拜稽”,“口孙府口生孙大可书丹”。碑文开头写了墓主人孙砀泉的死亡日期是万历丁酉年,即公元1597年。碑文介绍了孙砀泉家世不凡,乃“戚畹会昌侯裔也。先世家邹平,数传有宦永城者,因占藉为术(业)。”这句话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孙砀泉跟会昌侯有亲戚,是会昌侯的后裔。那么明代会昌侯是谁呢?经查《明史》和明嘉靖版《永城县志》,会昌侯就是明宣宗孙皇后的父亲孙忠。孙忠原名孙愚,明代永城志记载“孙愚,山东邹平人,由监生授介休主薄,后调永城,孝悌慈祥,惠政及民。女为宣宗皇后。特升骠骑将军中军都督府佥事,赐名曰忠。封奉天翊云运推诚宣忠武臣,特荣禄大夫柱国公会昌伯。”这里会昌伯即会昌侯。孙忠是在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来永城任主薄的,这个职务大致相当于政府办公室主任或政府秘书长之类,是辅佐县令处理政务的。碑文还介绍了孙砀泉的家庭状况及其父亲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墓主孙砀泉年轻时情况,曾“补邑廪士弟子员”。廪生是明代的优等秀才,享有政府供给的银两和粮食。孙砀泉有大志,为富而仁,不俗于众,“以礼自守”,“淡泊自奉”,在乡间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誉。其妻子是“名家女也”。孙砀泉寿终于八十岁,育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三女儿嫁给了王三善。此碑铭是墓主的长子孙绍祖于万历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一日“泣血勒石”,即公元1598年所刻石铭志。

由墓志铭可知,墓主孙砀泉是王三善的岳父。此前王三善在永城县乡考试中连考第一名,成为“文魁”,轰动永城。万历丁酉年,也就是在其岳父死前,王三善“以第一名举于乡”,即乡进士,乡进士并非真正的进士,而是举人,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带有虚荣的荣耀说法。王三善在万历二十九年即公元1601年考中金榜二甲第八名,才是真正进士,录南宫礼部翰林院。“篆额”岳父的墓志铭时,王三善在永城的名声以如日中天。王三善的父亲叫王禄,曾任京官,后以做酒生意成为富商,是当时永城很有名。王禄特别重视教育,他的四个儿子皆成才。王三善和二哥王三益是同时考中进士的,十一年后弟弟王三德也考中进士,大哥王三极也是贡生。兄弟四人三人考中进士这在当时轰动了河南开封府归德州,是极其罕见的,在永城旧社会科举时代空前绝后。孙砀泉是当时永城缙绅名士,王禄是永城富豪之家。两家联姻,是典型的门当户对。王三善为此碑篆额时三十三岁,正处在人生事业的上升期。

王三善和孙砀泉的女儿结发为妻,明媒正娶。但并没有白头到老。据明代兵部尚书,永城练国事为王三善撰写的墓志铭记载,在泰昌改元即公元1620年前,王三善的妻子孙氏就因病死了。王三善曾在京不满朝政,以殡葬妻子为由回到永城居住,那时王三善才五十多岁,尚没有去南方征战。孙氏生了几个女儿,没有儿子。王三善大哥的第二个儿子文荧过继给王三善做儿子,在王三善死后“承袭锦衣”。

孙厂村这块墓志铭的出土,为永城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印证了孙厂作为永城历史名村的厚重。

(责编:管理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