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赋诗芒砀山发布时间:2014-5-13 14:27:41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6201
侯永之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名诗《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丁都护歌”乃古代一种哀曲,诗仙李白拈来别创新意,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强迫劳动人民长期开凿和长途运送磐石的痛苦生活。但是,由于千余年来诠释此诗者不了解豫东永城突兀崛起的芒砀山,对诗中“君看石芒砀”无不作了曲解,因此对诗的真谛也难以把握。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学语文教材和现在某些唐诗选之类将“芒砀”注释为“砀”音“sháng”,“芒砀”象声词,水石相击的声音。但自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发展简史》(14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11月版)对李白此句有“千万个劳工开凿芒、砀二山文石”之说问世以来,人们才对传统的注释有了怀疑。但是1996年10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词典》竟又解释“君看石芒砀”道:“你看那一座山全由磐石构成,茫茫荡荡什么时候才能开凿完呢?”把“芒砀”解为“茫茫荡荡”,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N8 w6 [" b6 ^ 李白在《丁都护歌》中写得清清楚楚:“君看石芒砀”。“芒砀”即“芒砀山”。秦汉置砀郡、砀县,治所均在芒砀山。就连隋代由砀县改置的砀山县(治所北移)也因此而得名,因古代芒砀山分芒山和砀山,并注明相去8里,后代在群山10余座山峦中再也分不清芒、砀二山就统称芒砀山了。《水经注》中写砀山:“产文石,质胜玉,可以为砚”。正因该山盛产文石,历代封建统治者才强令劳工开凿长途船运进贡京都。若仅系一般磐石,京城附近皆是,皇上再昏庸也不至如此长途搬运劳民伤财吧? 有人问:李白平生身临芒砀山吗?可以肯定地说:李白梁苑漫游时期来到芒砀山亲临其景才写下了《丁都护歌》。李白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由道士兼诗人吴筠推荐进京。由于他不善世俗、蔑视权贵,乃至“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因而不被重用。不久,他即怅然离京泛黄河至汴宋,初次访梁就写下了千古绝唱《梁园吟》。何谓梁园?《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里。”梁苑即梁孝王东苑之简称,又写作“梁园”。梁孝王,即刘邦的孙子,汉文帝的小儿子,汉景帝的同胞弟刘武,封于梁,都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南),前144年暴亡,葬于砀(即芒砀山),谥号“孝王”,故史称梁孝王。他生前筑梁园方三百里(当然芒砀山在其中),广结天下文人,诸如齐人邹阳、吴人枚乘、蜀人司马相如等都是梁园座上客。他们在梁苑饮宴吟诗成为千古佳话,故引来后世墨客雅士追慕游览,在此留下了无数诗篇,诗仙李白乃其一也。 此次李白访梁足迹是否到了芒砀山无史可查,但第二次来梁园到芒砀山是确凿无疑的。唐天宝元年(724年)李白的许氏夫人去世,同年奉诏进京,仍因和权贵不和于天宝三年春再次离京到梁并与宋氏夫人结婚。在“十年客梁园”他到了很多地方,仅今永城市境内就游览了两处名胜古迹。首先是酂县造律台(又称“酂台”),汉丞相萧何封于酂即此地。相传萧何曾造大律于台上,故名造律台,至今尚存,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于唐天宝九年(750年)秋来谯邵(郡治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访好友元参军(名演),二人同游酂台。次年春,李白写下了长诗《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回忆了他与元演五次交往畅会的深情厚谊。诗中有“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的叙述。酂台所在的酂县是时属谯郡,后县废,今为永城市所辖酂城镇。 若说游览酂台离芒砀山尚有一段距离,而几乎同时的诗作《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则直入芒砀山了。刘砀山即砀山县令刘某,宴喜亭即在芒砀山中。砀山县在金代因受水曾一度迁至芒砀山,元代时芒砀山划属河南行省归德府(治所在今商丘市睢阳区)下辖的永城县,砀山县划属江南(先后隶属江苏省和安徽省)。故自元代至今,除1947年10月至1952年1月芒砀山先后划属砀南县和砀山县外,一直在河南省永城市境内。因芒砀山得名的砀山县则没有任何山了。 芒砀山主峰不足160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它不仅以盛产文石著称,而且名胜古迹比比皆是,著名的有:刘邦“隐匿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的紫气岩、刘邦斩蛇起义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梁国王陵墓群等。可以想象对梁孝王生前集贤纳士仰慕至深的李白既到芒砀山定要凭吊一番,不论他和刘砀山在芒砀山欢聚还是凭吊梁孝王都会看到成千上万的劳工开凿文石的场面,于是他感慨万千,写下了《丁都护歌》以抒胸怀。其诗意为: 首句“云阳上征去”,“云阳”在今陕西淳化西北,借指京都长安。“吴牛喘月时”,相传江淮(古吴地)间牛畏热夜见月疑是日,极写天气之热。就在这酷暑的日子里又值天旱水涸,被征集的劳工们口渴唇焦,混浊如土的水实在喝不下去,可是还要像牛马一样拖着船运送文石。他们唱着悲哀的都护歌,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如此艰苦笨重的劳动何时有个尽头,请看成千上万的劳工不停地搬运装船。诗人最后含泪怒吼:“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直言之:芒砀采石没完,拖船没完,劳工们的眼泪永远擦不干。 如今的芒砀山已开发为风景名胜旅游区,昔日的文石塘仍有能工巧匠开凿加工墨砚。我建议芒砀山应该在主峰摩崖大字镌刻李白为此所作的名诗《丁都护歌》,一则宣扬诗仙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二则不忘封建社会芒砀山人民世世代代的苦难,牢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芒砀山增添一处亮丽的景点。 (责编:管理员)
中共永城市委办公室主办 中共永城市委党史办公室承办 永城历史研究会协办 电话:0370—2718365 邮箱:yclsw163@163.com
分享按钮
Copyright © 2012 by ycls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046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