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砀山狐父城

发布时间:2014-5-13 14:30:10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6017

说起芒砀山的砀郡城,几乎众所周知,它是秦汉时期的著名古城,是汉高祖刘邦反秦的根据地,但芒砀山的狐父城却鲜为人知。在明嘉靖版《永城县志》中,记载为“胡父城”,而且没有任何关于该城的情况介绍。这说明在明朝的时候,连永城本地编纂县志的学者也弄不清这个问题了,以至于连城的名字都写白了,民间也讹传为“胡父”城。在清朝光绪版《永城县志》中,根本没有记载狐父城,使得这个古老的历史名城从永城彻底消失了。

其实这个狐父城的历史渊源很深,跟历史上的许多大事和著名人物有关,可以说很有来头,在历史上一度非常峥嵘和显赫。笔者查阅了多种史料,最终梳理出狐父城的来龙去脉,廓清了狐父城的真实面目。

春秋时代晋国晋献公娶齐桓公之女齐姜为妻,生子申,立为太子。齐桓公再娶晋东南豪门大族狐突之女季姬及其妹妹为小妾。季姬生子重耳,其妹生子夷吾。晋献公五年(公元前672年)又娶骊姬为妾,生子奚齐,晋献公对奚齐十分宠爱,欲废嫡立庶。骊姬诬陷太子子申进献毒酒给自己喝,逼其自杀。公元前655年骊姬派人谋杀公子重耳,重耳事先得到消息,逃亡出国流浪,随从人员有贤士五人,其中包括狐偃,又名狐偃咎犯,是狐突的儿子,重耳的舅舅。公元前644年,重耳赴齐国,两年后又去曹国、宋国,在宋国得到国君的热情款待,宋国君赠送给重耳八十匹马。接着重耳又流浪到郑国、楚国、秦国。公元前636年秦国送重耳回到晋国,杀了晋怀公。重耳当上国君,成为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为报当年宋国赠马之恩,决定救宋国,于是派军队三万七千多人,兵车七百多辆,前往宋国。其主帅是狐毛,副帅是狐偃。经过激烈的战争,打败了楚国,救了宋国。宋国为感谢晋国,把芒砀山一带赋税的收取权交给晋国。晋文公便把舅父狐偃封到这里,芒砀山一带成了狐偃的采邑。狐偃在芒砀山北边获水南岸建立一座城池,叫狐父城,表明是晋文公舅父的城邑。这段历史的绝大部分都记录在《史记·晋世家》中。

关于狐父城,班固在《汉书》中也有记载,而且提出了一个陈胜被杀之地的另一个观点。班固认为陈胜并不是在下城父被杀害的,而是被车夫庄贾杀害于芒砀山北边的狐父城中。《汉书》原文是:“陈胜之汝阴,还至狐父城,其御庄贾杀胜以降秦,葬砀。”

《史记·曹相国世家》还有这样的记载:“(刘邦)击秦司马尼军砀东,破之,取砀,狐父,攻下邑”此时刘邦尚处在反秦的初期阶段,曾率领曹参、周勃、樊哙等攻占砀城后,紧接着攻破临近的狐父城。

《史记》记载西汉七国之乱时,芒砀山狐父城是最主要的决定性战场。《史记·吴王刘濞列传》记载:“吴兵欲西,梁城守坚……会下邑(今砀山县城东三里),欲战,条侯(周亚夫)坚壁,不肯战。吴粮绝,卒饥,数挑战,遂夜犇条侯壁,惊东南。条侯使备西北,果从西北入,吴大败。”此段文字的“东南”,按当时的地理方位,就是芒砀山狐父城一带。

《史记》记载西汉七国之乱时,芒砀山狐父城是最主要的决定性战场。《史记·吴王刘濞列传》记载:“吴兵欲西,梁城守坚……会下邑(今砀山县城东三里),欲战,条侯(周亚夫)坚壁,不肯战。吴粮绝,卒饥,数挑战,遂夜犇条侯壁,惊东南。条侯使备西北,果从西北入,吴大败。”此段文字的“东南”,按当时的地理方位,就是芒砀山狐父城一带。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更是直截了当的写到:“(吴王)被破于大梁,败于狐父。奔走而东,至于丹徒,越人擒之,身死绝祀,为天下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芒砀山狐父城当时重要的历史地位。

芒砀山狐父城春秋战国时代曾以制造锐利的兵器戈而闻名天下。据《荀子》一书记载,有这样一段话:“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击牛矢也。”意思是君子与小人相攻,就好像用狐父产的戈去击打牛屎。由此可知,战国时代芒砀山就以制造兵器戈而著称。近年来砀郡城遗址中发现大量的冶铁遗址,是否与此有关,很有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价值。

狐父城在芒砀山北边不远,印证了古汴水的北线在芒砀山下的存在。公元前361年,魏国开凿鸿沟,从开封至徐州称获水,又叫古汴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获水又东经砀县故城北。”砀县在芒砀山南麓,而获水就从芒砀山北麓狐父城流过。

据史料记载,狐父城毁于宋代水灾,被黄河泛滥的泥沙淤积于地下,从此永远消失了。其大致位置在邵山附近的邵寨一带。虽然狐父城早已湮没于历史,但其悠久而厚重的文化内涵依然闪烁着不灭的光芒。

(责编:管理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