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古棘国略考

发布时间:2014-5-13 15:28:43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5645

盛朝新

古棘国对永城人来说,实在太陌生了。永城人不仅闻所未闻,而且几乎一无所知。在古籍里也较少记载,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如《河南通志》,《归德府志》,《永城县志》也基本没有记载。但是,古棘国确实是在永城曾经存在过的。因为年代久远,史料散佚,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根据著名史学家黄懿陆先生的研究和考证,棘国是殷商时代永城本地土著居民,其范围主要在永城西部和南部,以浍水两岸为核心,南至涡河流域,北至古睢水。其都城在永城古棘亭遗址处(今柘树集一带)。在公元前1045年,棘人就在永城西部一带组建队伍,参与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随着西周的建立,棘人首领被周武王封侯,建立了棘国,棘国是周武王分封的72个诸侯国之一。其封国都邑和主要势力皆在永城。春秋战国时代的《国语》记载“昔楚灵王不君,其臣蔑,谏以不入......以间陈蔡,不修方城至内,逾诸夏而图东国,三岁于沮浍,以服吴越。其民不忍饥劳之殃,三军叛于乾溪,王亲独行......乃匍匐将入棘闱,棘闱不纳......”此段文字中的乾溪在今安徽亳县东南七十里一带。公元前536年楚军将领令尹子荡率军伐吴,借道棘国,驻扎于此。公元前529年,由于三军叛乱,楚灵王遭受众叛亲离,只身逃出,从今安徽亳县匆忙逃至永城棘国的都城宫殿处,但棘国王不予收留。说明棘国当时尚且存在,而且稳定。楚宣王十年(公元前355年),棘国遭遇大难而崩溃,棘人从永城西及南部向江南迁徙,居住于荒......

1956年在陕西安康发现了一件西周中期青铜器,有铭文九行,共九十三字。铭文曰:“惟十又二月,王令师俗,史密曰:东征。会南夷卢,虎会杞夷,舟夷,讙,不哲,广伐东国,齐师,族徙,遂人执鄙宽容。师俗率齐师,遂人左(周)伐长必,史密右率族人。厘伯,棘,夷周代长长必,获百人。对扬天子休,用作联文考,飞伯尊篮,子子孙孙永宝用。”这段文字印证了《国语》记载的永城棘人存在并建国的正确性。棘国处在古吴越与楚国北部的交界处,吴越与楚国对淮北浍河流域的争夺持续近百年。棘国因此陷入长期动荡不安中,大大影响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国运日衰。另外,棘国还面临着周围邻国的各种压迫和蚕食,实力雄厚的宋国在北面,神农氏后裔的焦国在西面,萧国在西北,相国在东部,吴越楚在南部。棘国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千孔百疮,四面楚歌。一个弱小的国家终于亡国了。

永城浍河两岸古文化遗址遍布,是远古人类较早的栖息地。棘人作为本地土著居民,又受封建国于此,这些古文化遗迹可能有不少跟棘人有关。关于棘亭,又称棘壁,在《左传》中有记载,《左传.昭公四年》(前538年)“冬,吴伐楚入棘,栎,麻”。在永城西十八里镇柘树集附近,有一大块地,略高,该地土质呈灰黑色,内有陶片,经考古学家鉴定,确认为周代遗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棘亭遗址,也是传说中的古棘国都邑处。《史记》记载:“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后来梁国的军队在此阻击了吴楚七国的叛军,成功的捍卫了汉朝的大一统天下。

此后永城棘地便永久地消失在历史云雾里,只留下后人来此凭吊怀古。棘国是永城历史文化的最新挖掘和发现,永城是棘人的祖居故里和封邑,研究棘人从永城开始的流迁史,对于探讨我国南方百越民族的渊源意义重大。

(责编:管理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