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烈女坊发布时间:2014-5-13 15:46:57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6194
我们都知道永城过去有王牌坊,丁牌坊,但对于烈女坊却非常陌生,据清朝光绪二十九年《永城县志》记载,烈女坊在大禺口东路北,这地方历史上是永城繁华之地,是什么人物的牌坊能够立在这里呢? 原来烈女坊是专为一位平民出身的女子而立的,她因为一次偶然的“壮举”而成为烈女。这位烈女姓张,史称张烈女。那么张烈女究竟是何许人也?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事迹呢? 据明代嘉靖版《永城县志》记载,“张氏,酂二里民张禄女,年十七未聘,正德辛末(1511年)流寇杨虎等陷永,女匿夹壁中,贼搜得之,欲令出,女越墙投井溺死。贼恣,出尸共毁之。贼平,有司以闻,诏旌其门曰:‘贞烈’,建坊以表。”从这段短文中我们可以获知,原来张烈女是明朝正德年间酂城村民张禄的女儿,年仅十七岁,尚未谈婚论嫁,正是妙龄少女,风华正茂的时代,却遭遇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乱。原来明代中期以来,宦官专权,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河北爆发了杨虎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席卷数省,起义军攻城略地,杀贪官打土豪,轰轰烈烈。当时永城县城被农民起义军攻破,永城县令王鼎也被义军抓获处死。在这个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在封建礼教长期侵润的环境中,出现了不少“舍生取义,杀生成仁”的烈女和义士,张烈女便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但是我们看到张烈女也是有求生的欲望,她刚开始是藏在墙缝中躲避,但却被发现,无奈之下翻墙投井自杀。作为一个少女这是很需要勇气的,因此她获得了当时官吏的赞扬和称颂。杨虎农民起义军被平叛后,永城县令乔岱将张烈女的事迹禀告朝廷,得到皇帝嘉奖,获批立牌坊表彰。当时乔岱还专门为张烈女写了一篇碑文。 烈女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恪守贞节操守且勇于就义的妇女的最高褒奖,为烈女建牌坊是给予的最高奖赏和荣誉。汉朝的经学家刘向专门编写了一部《列女传》,把贞节表现突出的妇女列入传内,作为广大妇女效法的楷模。在《明史》中专门有列女传之类的题材和章节。在明清《永城县志》中也列出专门的栏目,记载烈女的事迹。烈女已成为封建社会的经典道德观念而深入人心。 烈女坊自明代在大禺口建立以来,成为官吏和文人及百姓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成为一处有名的景点。歌功颂德者有之,赋诗作词者有之。其中以明代永城诗人秦祉的《咏张烈女》最为有名。诗曰:“孽冠高官起,秣马发兼程。黄云蔽四野,耀日金戈鸣。轰雷震军鼓,当头驱电旌。中原承平久,忽遭烽火惊。日昃关不守,顷刻全城倾。千夫卧沟堑,万户腾哭声。飙血流平底,短剑仍纵横。军中解县令,堂下坐分羹。嗟嗟永城卒,胡然血额迎。其悲共厄运,焉知复太平。张家有少女,未成合卺盟。但工针与线,讵意遭牵萦。惜身如惜玉,含笑就捐生。自云良家子,不识遇国行。今日晨不再,知乎恨难平。宁粉刀头肉,不为粪上蝇。杀身岂不顾,但恐名节轻。循此一线水,心悬日月明。青草何当绿,泉光分外清。哀哉此烈女,千古难为情。” 烈女坊作为封建礼教的经典建筑,矗立在永城大禺口,几百年间被顶礼膜拜。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破永城县城,烈女坊被焚毁推到,遭到灭顶之灾,从此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责编:管理员)
中共永城市委办公室主办 中共永城市委党史办公室承办 永城历史研究会协办 电话:0370—2718365 邮箱:yclsw163@163.com
分享按钮
Copyright © 2012 by ycls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046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