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楼阻击战

发布时间:2014-11-14 15:20:21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0429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向新四军四师猖狂进攻。2月中旬,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汤恩伯部开始向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全面进攻,新四军第四师被迫自卫还击,由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个月反顽斗争”。

4月1日,顽军北渡涡河占领涡北一带。4师12旅在代旅长饶子健、政委赖毅的率领下,转战于永(城)南、涡(阳)北地区,在敌四面包围中打游击,以阻击顽军及土顽。当时,4师12旅辖34团、35团。34团共有3个营,其中,1营1连、2连一直跟张永远团长带领的部分团机关在一起,1营3连被12旅政治部主任刘作孚带领在涡北龙山、石弓山一带打游击。

4月4日,12旅旅部进驻永城裴桥万楼。5日夜,34团各营奉命追歼顽军未果,返回永城西南的书案店和万楼一带分散宿营。6日早7时许,34团部分机关率1营1连、2连在离万楼约1000米的小村庄梁晏楼刚刚宿营,接瞭望哨和骑兵侦察员报告:顽骑兵及土顽从书案店向东方运动,向万楼方向包抄而来。12旅代旅长饶子健也接到报告,他见敌众我寡,不宜恋战,遂向34团下达命令:令1营坚守万楼,阻击围击12旅旅部的敌人,掩护旅部撤退后再相机撤出战斗。34团团长张永远率部分团机关及1营1连、2连迅速从梁晏楼东撤接替旅部驻地万楼。饶子健代旅长在万楼东门外小树林中亲自向1营营长卢敦裕、教导员董黎军交待了任务。

当1营跑步进入万楼时,12旅旅部机关正从东寨门撤离万楼。敌人已向万楼西、南、北三面包抄而来,1连前卫排长项广义率全排在西寨门外向接近万楼的一股敌军射击,迟滞其前进,后迅速撤入西寨门。张永远团长安排团特务连在东寨门外附近活动以确保抗日沟的通畅,并同卢敦裕营长进村查看地形,布置任务。部分机关人员也进入万楼。当团卫生队到达东门外时,政治处主任刘增奎边令卫生队长刘宴明带人去西寨门救护伤员,边组织部分机关人员从东寨门撤离。不久敌人也很快到达了东寨门,通讯排长刘继君抱起一挺轻机枪向敌群扫射,与团部副官李树堂等一些人冲了出来。而当团长张永远、政治处主任刘增奎率警卫班长吕凯风及机关10多人突出东寨门时,与叛军刘子仁的一个连交火,最后只有5人冲了出来。当卫生队长刘宴明等安置好伤员返回东寨门准备撤离时,万楼已被敌人团团包围,东寨门被迫关闭。

万楼位于永城西南25公里处,是个普通的小村寨,东西和南北各长500米左右,东西有寨门,四周是土寨墙,最低的南寨墙也有1米以上,寨墙外围几米处有三四米深(一米多深的水)的寨壕,东门内路南有个破旧的土坯房框,西门内路北有个小水塘,外围有较深的交通沟(又称抗日沟)环绕,除万楼东南方向200多米处有个坟地和松树林,其余均为平坦开阔地,易守难攻。

这股敌人有骑2军下辖的骑3师一个团、顽21师一个团及商丘土顽蒋心亮、夏邑土顽祁炎勋部和叛军刘子仁部约2000人。当时,我1营只有两个连的兵力,1连、2连连同团机关政治处部分人员、团部医务人员和师部教育参谋等约150余人。参战的1营排以上干部为:营长卢敦裕、教导员董黎军,1连的连长孟广汉、指导员李如琛、排长张玉山、排长徐永平;2连的连长赵海斌、副连长张××、指导员翟宝树,1排排长项广义、2排副排长姬庆生。两个连只有4挺轻机枪,步枪多系湖北条、老套筒,捷克式很少,每支枪的子弹不过40余发,每人4颗手榴弹。营长卢敦裕迅速在寨子四周部署了兵力:1连坚守万楼的西面,含西北、西南角;2连坚守东面,含东北、东南角;营指挥所设在东北角围墙上的大树下。

上午8时许,顽军在大炮、轻重机枪掩护下向1营阵地发起进攻。1营指战员严守阵地,沉着应战,打死打伤很多敌人,使敌第一次进攻受挫。3个小时后,旅部顺利撤离到安全地带。敌人追击我主力未成,回过头来把1营1、2连团团围住,连续发动多次进攻。顽军的多次进攻都被我打退。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战斗消耗特别大,尤其是子弹所剩不多,手榴弹也几乎投完了,有的枪也打坏了。此时,营首长召集连长、指导员、师部教育参谋韩乐山(朝鲜人)、团卫生队长刘宴明在指挥所分析形势。营长指出:敌人利用万楼周围的抗日沟紧紧包围着我们,而我们是既无援军又无弹药补充的孤军作战,只能坚守阵地待机突围,要发扬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他还强调要节省子弹,除特等射手有目标的射击之外,其他人一律停止射击;命令各连到群众家搜集锄头、铡刀和长矛等,做好与敌拼杀的准备;同时决定从东门到东北角之间派几个战士突围出去,与旅、团部取得联系。于是在围内搭了木架子,但几个战士翻墙跳下去后就被敌人发现,用火力封锁,突围未能成功。

经过近一天的激烈拼搏,我打死打伤敌数百人,但自己也伤亡了二三十人。下午4时左右,营首长又召集紧急会议。卢敦裕营长首先讲明了严峻的形势,接着宣布天黑后突围,以1连为先导,2连押后阵,从万楼东南角突围,最后布置突围准备,要把主要兵力集结在东门内。董黎军教导员还提出要做最坏的思想准备,把各种机密文件处理掉,以防失利后暴露机密。干部们随即把携带的文件等统统销毁。

黄昏时,敌人也怕天黑后更拿不下万楼,组织实施了更大的进攻,子弹、炮弹如狂风暴雨般倾泻在阵地上,相互间说话都听不清楚,敌人用湿棉被裹在身上,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硬往寨里冲,最终从西北角1连阵地上突破,双方展开了肉搏战。1连指战员硬是用刺刀、大刀、长矛等把爬上寨墙和突入寨内的顽军砍死、刺死、砸死、掐死,上来一批拼杀一批。但由于顽我兵力悬殊过大,虽然许多指战员悲壮地与敌同归于尽,但也未能阻挡住顽军攻进西寨门。

1连连长孟广汉,身先士卒,沉着镇定,灵活勇敢。战斗到最后,1连阵地被敌人攻破,敌人冲进西门。他带领战士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他举着铡刀从西门一路砍倒好几个敌人,最后带领通讯员等4名战士从村的南面翻越寨墙,抢占壕沟,试图从沟里向敌人发起小股出击,但只跑了一截子路就被敌机枪扫射击中,5人全部壮烈牺牲,孟连长倒在最前面,5人均相距丈把远。1连指导员李如琛,带领全连与敌人展开肉搏,他手端刺刀勇猛刺向敌人,被敌人团团包围,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但他毫不畏惧,大骂国民党反动派,质问“中国人为何要打中国人?”被敌军官枪杀在万楼西地。2连1排长项广义,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高唱革命歌曲,鼓励本排的战斗士气,因为他是共产党员,是一排之长,特意用这种方式稳定全排人的信心,鼓动大家的战斗情绪,以便更多地杀伤敌人,夺取胜利。他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年仅20岁为国壮烈捐躯。2连2排副排长姬庆生,个子不高,面色黝黑,身体瘦弱。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肠子已拖出肚皮外。当医护人员给他包扎时,他仰卧在地上疼痛难忍,用双手托着肠子,对医护人员说:“我不行了,你们别在我身上空费功夫,不要管我了,快去抢救其他伤员吧!”说话时面色蜡黄,肠子在手中翻动却没流一滴眼泪,瘦弱的身躯里却凝聚着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2岁。轻机枪射手项韩,曾在旧军队干过,轻机枪射击技巧娴熟精湛。但由于缺少子弹,他只能耐着性子,连续单发射击,在打退敌进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子弹打完了,他经请示,含泪亲手拆毁了心爱的机枪,拿起锄头、铡刀,加入到与敌近战格斗的行列,直到壮烈牺牲。一名新战士耳朵被打穿,仍坚持战斗。

敌人沿着战壕向东扑来,由于战局发展的太突然,失去了控制,指战员们只好边打边撤,四五十人一起涌向了东寨门。但寨门被关着,且顽军用10多挺机枪集中火力封锁着出口。关键时刻,2连4班永城籍班长张绍连一个箭步跨过去把东门打开,而他却中弹当场牺牲。在向外冲杀时,教导员董黎军和警卫员不幸中弹牺牲倒在寨门旁。大家一起涌出东门,伏在门外的抗日沟里。但门外的敌人已逼近抗日沟,大家又跃出沟往寨门里撤,有的壮烈牺牲,有的负伤倒地,有的依托掩蔽物继续战斗,有的正好闯入敌群,来不及抵抗就被俘了。此时,敌人越来越多,占领了部分南寨墙,而坚守南面、西南角、东南角的指战员还在继续战斗,英雄们与敌人在房框内、院落内展开巷战,在拼搏中伤亡殆尽。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后,万楼最终失守。此战,教导员董黎军、1连连长孟广汉等124名指战员当场英勇牺牲,营长卢敦裕等约30人被俘(其中有2人牺牲在万楼,1连指导员李如琛负伤被敌人枪杀,团宣传干事戚超身负重伤牺牲)。

团长张永远撤出万楼后,在万楼东北角的一条沟里找到了代旅长饶子健,设法调遣救援部队。因营以下没有无线电台等通信手段,无法及时联系上34团特务连和战斗力较强的2营,只联系上战斗力较弱的34团3营两个连(1939年11月由胡克明率永城地方部队上升)和吴守训率领的战斗力较强的35团1营,可惜他们的子弹已经打光了。并且只靠400多人想要打破2000余敌人的重重包围是十分困难的。敌人利用万楼外的交通沟,仗着人多火力强,里三层外三层,把万楼围得像铁桶一般。我援军打到离万楼仅1000米处,再也攻不上去了。张永远团长还带着5名随员攻占了万楼东1000米的小苏庄,用号音与1营联系,但已无济于事,眼见着万楼失守了。

据幸存者和战友们的回忆,万楼战斗当场牺牲已知姓名的烈士35人。其中,睢县籍的:1连连长孟广汉、指导员李如琛,2连1排长项广义、2排副排长姬庆生、排长徐永平;永城籍的:排长张玉山,2连4班长张绍连,班长王九斋、刘成金,战士毛德富、王瑞兰、张宝凤、蒋存志、王文章、郝干春、石广品、陈景修、赵洪波、阎怀德、张连成、朱朝彦、乔正杰、苏友模、何长军、高成业、萧祖连、裴传法;不明籍贯的:1营教导员董黎军,团宣传干事戚超,团组织干事吴信儒,团卫生员杨从周、付延荣、刘荣光、张德贵,轻机枪射手项韩。

1营教导员董黎军烈士,河南人,1939年4月调到新四军游击支队3团1营任教导员。1连连长孟广汉烈士,1894年4月出生于河南睢县长岗集。1938年6月参加睢杞抗日游击大队,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大高个,面庞赤红。使用步枪、驳壳枪各一支,被誉为“双枪连长”,是当时全团干部学习的榜样。1连指导员李如琛烈士,1918年3月出生于河南睢县西陵寺李康河村。1937年参加革命活动,1938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任睢县西陵寺党支部书记,6月参加睢杞抗日游击大队。他尤其擅长做政治思想工作,深受领导的赞誉和战士们的欢迎,成为全团公认的文武兼备的优秀政工干部。他还善于对敌宣传,讲话内容实际、富于启发、真挚感人,往往使敌士兵进攻迟疑,甚至出现枪口抬高射击的现象。2连1排长项广义烈士,1921年7月16日出生于河南睢县后台胡岗村。1938年6月参加睢杞抗日游击大队,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敢,曾多次参加突击队,出色完成任务。1939年3月在杞县瓦岗寨与日寇的坦克鏖战,并掩护负伤的吴守训连长和战友转移。2连2排副排长姬庆生烈士,1919年9月出生于河南睢县长岗大徐楼。1938年6月参加睢杞抗日游击大队,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敢,曾多次参加突击队,出色完成任务。班长刘成金烈士,永城三区寺东张庄村人,全家都参加了革命,其父亲刘玉坤也是新四军战士,母亲李春英时任妇救会主任。

已知姓名被俘的其中13人是:营长卢敦裕,4师师部教育参谋韩乐山(朝鲜人,24岁,由日俘加入新四军),团卫生队长刘宴明,2连长赵海斌,2连指导员翟宝树,2连张副连长,团宣传干事陈钦美(后改陈其美),锄奸干事王新成(后改冯轶),团测绘员董培义,团卫生班长孙树中,韩班长,1连1班长张传贵,一名龙山籍新战士。营长卢敦裕,湖北人。参加过长征,曾在红四方面军西路军中任连长。1940年春由新疆返回延安后被派到新四军游击支队。他作战经验丰富,是全营的主心骨,被俘后大义凛然,在漯河五里庙与师部教育参谋韩乐山单独关押,从此渺无音讯,可能已被敌杀害。

多年后已知成功逃脱8人:锄奸干事王新成等因未暴露被释放,头部负伤的团卫生队长刘宴明和1连1班长张传贵两天后即逃脱归队,腿部受伤的卫生班长孙树中及宣传干事陈钦美、团测绘员董培义逃脱时已1个月左右,2连指导员翟宝树时隔9个月才辗转逃脱。据说2连长赵海斌也得以逃脱。当天夜间,当地村民在万楼发现了身负重伤的营通讯班长彭士军,辗转用担架抬回部队。

战后第二天,万楼村村长带领50多名村民将烈士们就地掩埋,挖了3个大坑,因形势紧张,没有立碑,也没有留下姓名。

万楼阻击战是在顽我兵力过分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1营指战员约150余名虽然绝大部分牺牲了,但它打出了军威,在强敌面前不气馁、不畏缩,坚守万楼阵地一整天,打死打伤顽军几百人,阻滞了顽军的尾追,成功地完成了掩护12旅旅部转移之任务。

(责编:管理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