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斐

发布时间:2015-1-8 15:38:09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8050

杨斐,福建省福州市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退职军人的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32年春季,杨斐在市区读完高小后,考入国立福州完全中学。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强烈的抗日救亡呼声,使杨斐那颗年轻的心受到这股洪流的撞击。爱国之心驱使他决心投笔从戎,弃学北上投奔抗日义勇军,杀敌报国。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指导下,于同年10月初,他带领8名青年开始了陕北之行,到达革命圣地——延安。他被安排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1月被党组织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夏,日军加紧侵华步伐,华北沦丧,徐州失守,日军的铁蹄踏上了豫皖苏千里国土。为了开辟敌后战场,8月,杨斐在“抗大”学习还没有毕业即由党中央派往河南竹沟,担任正在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连指导员。9月30日,随彭雪枫率领的游击支队东进,踏上向豫东敌后抗战的新征程。

10月中旬,部队东渡新黄河,进入敌后。杨斐按照彭司令员的指示,几次去做争取地方实力派和会门武装工作,在淮阳窦楼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与日军激战。他还多次参加袭击日伪据点的战斗。1939年1月中旬,他随部队到达豫皖苏三省交界的永城地区,1月23日进驻永南书案店。

1939年2月,杨斐被调往永城一区协助刘晓华、蒋汉卿做开辟工作。由于杨斐忘我的工作,一区很快建立了蒋口、曹庙、谢集、洪岗、赵庄、樊集等6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和农救、妇救、青救等群众抗日团体。抗日学生队建立后,经过短期训练,便投入了打击地方恶霸和顽固势力的斗争。4月,中共永城县委和县政府决定把活动于永西北、永东北、永东、永东南和永西的5支学生队,整编为永城县抗日救亡学生大队,下辖4个中队和一个宣传队,计200余人,长短枪130余支。大队长、政委盛税堂,杨斐任副大队长。

永城抗日救亡学生大队成立后,活动范围扩大到全县。他们搜集枪支,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武装,扩大队伍,演抗日剧,唱抗战歌,镇压恶霸、汉奸,打击顽固势力,十分活跃。杨斐曾带学生大队几次配合主力作战,在永东北大茴村镇压了汉奸汪某、车集汉奸王某,在永西活捉了汉奸王鸣歧,镇压了惯匪王秀云,设“鸿门宴”活捉了顽一区区长刘子元,击溃了永西北土匪杜树南、杜树北部,夺回了被抢劫的群众的耕牛、财物,交还原主。7月中旬,他还带第四中队消灭了伪酂阳和望堂乡公所,队伍扩大到300余人。

1939年秋季,以永城为中心的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已初具规模。为便于对学生大队的领导和使之正规化,7月底,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又决定将永城抗日救亡学生大队改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独立大队。9月上升为主力,编入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三团第三营,杨斐担任三营教导员。

抗日武装学生队的活动,引起恶性难改、为日军作怅的土匪、汉奸的仇恨。10月初,早已与日军秘密勾结的土匪窦殿臣、窦广胜部假意要“归编”新四军。5日上午,在永城东北之蒋楼设“鸿门宴”,请独立大队政委盛税堂、一区区长唐庸之前往,商讨筹集军装费问题,盛、唐误中奸计,带杨斐和一区中队指导员周尚文及一个警卫班赴会。席间,窦殿臣、窦广胜指使匪徒,架起机枪,冲进屋内。杨斐、盛税堂、唐庸之、周尚文等11个同志全部被捕。窦部不顾我4同志义正辞严的劝告,对我4同志施以捆绑、鞭抽、劈柴打等酷刑。4同志坚贞不屈,神情自若。

10月6日傍晚,杨斐和盛、唐、周4人被转移到李庄,当我部队追兵逼近时,残忍的敌人对4英雄下了毒手,带到五里远的高窑旁,一坑活埋。当敌人挖好坑时,4英雄大骂刽子手,不断呼喊“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口号,敌人慌了,蜂拥而上,把他们一起推到坑里,用铁锹、抓钩、棍棒向4英雄头上乱劈乱砸。4英雄视死如归,挣扎着怒斥敌人“窦殿臣、窦广胜你们杀害了我们几个没有啥,看你们能把新四军千军万马怎么着?”话音未落,罪恶的敌人用抓钩、铁锹将4英雄劈倒,推土活埋。勇敢、坚强的杨斐和盛税堂、唐庸之、周尚文同志为党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杨斐时年24岁。

(责编:管理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