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云辉发布时间:2015-1-8 15:42:30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4220
糜云辉3岁丧母,7岁入百官街明堂弄私塾,后随父到上海飞虹小学插班,13岁小学毕业。1928年夏,云辉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江湾立达学院初中部读书,但一年后因父亲病逝,经济来源断绝,处境日渐窘迫,不得不回到乡下。 1933年秋,经表兄介绍,云辉来到离家3华里的区立后郭小学任教。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突然进攻上海,15日敌机轰炸曹娥白米堰机场。顿时,烈焰弥天,同胞遭难。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云辉毅然辞教奔向社会,与罗振声、陈树谷、刘泰、王拙庵等许多爱国青年团结在一起,积极组织抗日团体,经过精心筹备,他们于9月12日在上虞城成立了“上虞县各界青年救亡协会”,云辉是该会主要领导人之一。为了寻找共产党和八路军,云辉毅然卖掉自己家的土地和家产,拼凑路费,偕同姐姐糜沉容、爱国青年王拙庵,告别父老乡亲,踏上了遥遥征途。12月30日,终于胜利到达延安。 1938年1月,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训练班开学,云辉和王拙庵成了这期训练班的学员。在抗大,云辉学习刻苦,进取心强,生活简朴,作风正派,进校不到两个月,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8月,经组织批准,糜云辉提前毕业,和寿松涛、马乃松、王锡良、陈迎荣等同学组成特别支部,马乃松任书记,糜云辉任宣传委员,准备返回浙江开展抗日游击活动。行至武汉,由于形势变化,经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介绍到了确山竹沟,10月,中共河南省委派他们到豫皖苏边,国民党河南省第二督察专员公署保安司令部第三总队做统战工作。糜云辉曾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独立第一大队组织科长,新四军游击支队一总队一大队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六旅十七团政治处主任等职。 1940年春夏,蒋介石集团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边区斗争形势非常险恶。糜云辉在此情况下,始终坚信党的事业,他坚定、勇敢、沉着、机智地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带领部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同志们赞扬他是一位年轻有为、文武双全的军政干部。 1940年10月,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六旅十七团团长兼夏邑县县长刘子仁,不断窥测方向,伺机叛变。12月初,刘子仁挑拨离间,激化豫皖苏边保安司令耿蕴斋、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六旅副旅长兼十八团团长吴信容对党组织的不满情绪,准备在根据地中心永(城)萧(县)边境发动武装叛变。12月12日凌晨,刘子仁首先在驻地王楼将十七团排以上党员干部扣押,接着又诱捕了在永城和夏邑交界处随三营活动的糜云辉等同志,半夜时分,被诱捕的三营党员同志被押至邵山。糜云辉一路上非常气愤,心情格外沉重。他在气愤、心情沉重之时,回忆着一天的斗争经过,注意观察着周围环境的变化,默默记下了所走的路线,孕育着与叛徒斗争到底的计划。糜云辉等人到了邵山,被推进一所已经关押着十七团政委蔡永、副团长周大灿等同志的房子里。在房子里,糜云辉向蔡永汇报了一天来外面的情况,蔡永向糜云辉传达了先到的同志们议论的突围方案。 12月13日凌晨四、五点钟,月亮落下去的时候,一场特殊的战斗在黎明的黑暗中开始了。糜云辉推荐的突围前锋和其他几个人,假装解溲,先后出了房门;屋内的同志借烽火取暖之机,打翻了灯盏,卡死看守,冲了出去。可是,就在这时,叛敌机枪响了,糜云辉为了掩护同志,和十七团组织股长盖卓如、特派员温治平倒在血泊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糜云辉时年24岁。 (责编:管理员)
中共永城市委办公室主办 中共永城市委党史办公室承办 永城历史研究会协办 电话:0370—2718365 邮箱:yclsw163@163.com
分享按钮
Copyright © 2012 by ycls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04675号-1 |